日军的狼子野心日益膨胀,教堂也不能幸免。士兵为了保护大家而被杀死,日军想要把女大学生掳走进行凌辱。没想到在这时,13位身份低微的女子却挺身而出。在早已丧失人性的侵略者面前,她们展现了非凡的勇气,中国民族的气节和血性。唱诗袍在身上,剪刀在怀里,为保护女大学生而放下生死的决心却在心里。那么,这段感人凄绝的故事是否真的有历史对照呢?
电影是在作者严歌苓的基础上拍摄的,而严歌苓称小说最初的灵感是来自《魏特琳日记》,由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主任明妮·魏特琳编写。
在南京沉沦时期,文理学院为流离失所的女人和儿童设立了收容所。这段充满血肉伤痛的历史,被魏特琳一天一天记录下来。这本日记究竟是不是为了记录这场战争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日记确实从战争爆发时开始记录的。
七七事件开始,战争爆发的速度超越了魏特琳的想象。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国民正府不得不得调动军队进行防守。同年11月,上海沦陷,日军直逼南京。美国大使馆多次劝阻魏特林撤出南京,但是她没有答应。此后,魏特林和一些欧美人士自发在南京设立了一个安全区,为难民提供一个避难所,但是日军一直拒绝承认安全区的存在,暴行一直从未停止。12月,南京沦陷,大批难民涌入学校。让魏特琳没想到的是,惨无人道的日军在南京屠杀了30万之多的百姓。
日军进城的第四天,日军肆意在学校里乱搜,抓捕、强奸女性。于1937年,圣诞节前夕,也就是平安夜。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还在继续,南京城内处处充满着哀嚎之声。在魏特林的日记里,我们看到清晰的记载。在圣诞节前夕,她被安排到一间办公室,与日军的一位高级军官进行对话,要求从学校中挑选100名难民作为妓女。日军许诺不会抓走良家妇女,并且不会再骚扰无辜的女性。
得到魏特林的允许,日军在难民中挑选到了21位女性。这些内容便成了严歌苓的写作来源。她为了保护更多的难民的生命,只能同意日军的无耻要求,无奈牺牲21名女性,虽然这样的做法他相信她自己也是十分的痛心,但是这样的真相也不禁让国人泪目,这样的悲剧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不想看到的。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但日军在祖国大地上造成的伤害久久不能散去。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段历史,不要让悲剧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