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取决于人口购买力。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数据,印度人口预计今年中达到14亿2860万。然而,庞大的人口中,也有庞大的贫困人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称,贫困人口在印度人口中的比率从2005年的55%下降到2021年的16.4%。可是,此前有数据估计,印度的贫困人口,加上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人群多达8亿,他们好些人依靠正府的粮食补贴度日,不可能购买外资公司昂贵的商品和服务。相较之下,生产大国中国本身也是消费大国,中高收入人群约有8亿。
印度贫困人口据估计占全国人口16.4%。图为首都新德里的居民1月2日在寒冬中起火取暖。(法新社)
印度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到2030年可能会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第三大经济体。由于以往投资不足和征地等问题,印度的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于中国,建设工作的挑战很多。总理莫迪已把加强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和铁路作为正府的首要任务。多个主要机场也相继建成新航站楼。
分析:要做世界工厂前路漫漫
多管齐下,印度正府要朝经济大国的目标进发。但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 (RSIS) 的兼任资深研究学者苏里亚纳拉亚纳(P S Suryanarayana)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印度不太可能很快成为“世界工厂”。目前,印度主要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制造业基地。为此,印度也在寻求对外合作,可是由于中印之间缺乏互信,因此它不会与发展迅速的中国合作。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院(ISAS)客座研究教授莫汉(Chilamkuri Raja Mohan)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也指出,印度距离成为世界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制造业一直是印度经济的弱点。20世纪下半叶,国大當正府的社会主义正策以各种限制扼杀了工业生产。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虽然走上经济自由化的道路,但这反而冲击了当地工业,因为印度国内生产成本高,难与相对廉价的中国商品抢夺市场。
莫迪在第一任期(2014年至2019年)试图通过“印度制造”计划扭转这一局面;第二任期(2019年至2024年)时,他推出广泛的激励措施,扶持一些制造业,包括半导体业。他在手机领域取得相当大的成功,并希望笔记本电脑和电脑的生产也能复制这样的成果。印度制造业获得的国际投资在这期间确实有所增长,但大部分新投资继续流向中国和东南亚。
把握人口红利是成败关键 须挖掘年轻一代潜力
根据英国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的全球经济排名,到2038年,韩国以及印度和巴西这两个人口大国的经济规模将跻身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