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去打工赚钱,那也你得看看农业时代能有多少非农岗位提供,根本无工可打,农业人口春节时分只能在家里呆着,农业生产不想停摆也得停摆,因为这是寒冬时分。
所以农业时代的国家真无所谓春节是否停摆一个月。
而农业时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物资极度匮乏。
缺粮食,缺衣服,什么都缺,连基本温饱都解决不了。
所以春节基本都是围绕温饱来进行的。
首先就是盘点下自家的小仓库里还剩多少粮食,到明年夏粮能收获的时间还需要囤多少粮才够家里人吃。
然后把多余的粮食都拿出来消费掉,替换成肉、油、白米面和新衣服等过年时才舍得购买的奢侈物资,因为农户自家仓库条件太差,和现代化仓库是两码事,粮食不能储存太久,每年都需要更新,不然直接霉变。
炸麻花,一年才炸一次,特别香,还可以在冬季保存很久。
饺子,白面加猪肉,一年才能吃上这么一回。
新衣服,一年只买春节这一次,年三十这天换上。
油炸食品、肉以及新衣服,这是数千年来春节永恒不变的主题,是老百姓春节幸福感的最大来源,因为这是他们期待了一年的好东西。
然后还有娱乐,解决温饱之后春节的第二大享受就是娱乐。
古代的冬天是非常枯燥的,地里没活干,人也没什么娱乐,外面白茫茫一片,树也都光秃秃的。
天寒地冻,家里也极其的枯燥沉闷。
春节期间要闲一个月的人们,就自发组织了大量的庆典活动来欢度春节。
这些传统庆典活动全部都是为了娱乐目的组织的,你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些传统庆典活动觉得很无聊,以为只是个典仪,但在古代那是真的好玩。
燃爆竹、贴春联、挂灯笼,去集会上看戏班子,对古人来说那是真的好玩。
南方春节喜欢舞狮子,你以为那只是典仪?
把你手机没收,电视没收,报纸书籍没收,冬天锁家里几个月,然后放你出来看一天的舞狮子,把你就知道舞狮子绝不仅仅只是个庆春节的典仪了,那是真的好看,太精彩了。
一直到元宵节的花灯猜谜习俗,都是为了娱乐准备的。
现代人觉得花灯猜谜很无聊,只是当一个传统典仪来看。
还是上面那句话,把你的现代娱乐设备全部没收再关几个月,我包你能在花灯节上流连忘返整整一天,对着猜谜活动玩几个小时都不亦乐乎,绝对不嫌无聊。
所以古代的春节设定是和古人吃穿严重匮乏,娱乐严重匮乏的实际情况所绑定的。
如果还按农业时代的那套春节习俗去办事,那吃穿严重匮乏的情况解决的越好,娱乐严重匮乏的情况解决的越好,年味就一定会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