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不是消极,反而可以生起大用。它可以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因为,只要你从容地拒绝一些东西,给自己留下一点必要的“有”,让自己能自由地做出人生的选择,让自己有一份选择的自由,人生就会非常精彩。这就是老子在这一章里讲的道理。
我总是在拒绝,每到一个关键时刻,我就会拒绝,把一切能给我带来利益的东西扔掉,实践老子的“留白”。比如,当我经商非常成功,或是做某种别人认为的事业做得非常成功时,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抛掉它,重新选择,重新开始,为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空间。这就是选择的智慧。
现代人缺的就是这种智慧,很多人太忙、太累了,老是在吸收一些“有用”的东西,人生中没有一点“无用”的东西——不是消遣、享乐之类的无用,而是有大用的那种无用,是能提升你人生境界的东西——我们每次去坐飞机,都会看到书店里在放一些成功学的影片,老是有人在声嘶力竭地教大家如何成功,如何身家过亿。这就是很多人一辈子追求的东西。为了这种追求,许多人把人生填得非常满,没有一点自由选择的余地。所以, 人要学会拒绝,不要老是追求成功,成功是一种欲望,它是没有止境的,你永远不可能比所有人都强、都厉害。廉颇虽强,也有老的一天。
留白天地宽。有了留白的智慧,人生的天地才会变得更加宽广,更加自在,你才能像雄鹰那样展翅飞翔。当你的人生既有“有”,也有“无”的时候,你的“有”才能发挥更大的用处。
所以,中国很多伟人并不追求完美,他们甚至追求不完美。比如前面讲到的曾国藩,他把书房命名为“求阙斋”,表明了自己想要留点缺憾的志向。当然,他的生活也确实不完美,他老是被皮肤病困扰,痛苦不堪,健康情况也不是很好,晚年的时候,还因为天津教案,国力悬殊,决定向外国人妥协,赔钱赔礼赔人,被老百姓骂成了卖国贼。所以,从他的个体生命来说,他的人生并不完美。很多人认为他完美,是因为人们觉得他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
以前,我们西部有个非常有名的家族,就是我在《野狐岭》中写到的马家。他们从雍正时期到民国时期一直很富有,大概发了两百多年财。据说,一位书法家路过西部时去拜访马家时,题了三个字“退一步”。意思是,让自己从容一点,也即我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做人要懂得退一步。比如张之洞,他非常宽厚,为人喜欢退一步。有画家作画来讽刺他,人劝他报复那个画家,他却静静把画买下,结果令那画家深感敬畏;辜鸿铭老是当众奚落嘲笑他,他却不见怪,反而老是处处保护辜鸿铭,结果辜鸿铭非常感激,反而成了他最忠实的幕僚,跟随了他二十年之久;李鸿章最初和张之洞是死对头,后来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接替张之洞做两广总督时,张之洞却如实把盈余的银子留给了他,为他铺平了上任之路,于是李鸿章不再恨他,后来帮他躲过了一次弹劾。他每一次的退,表面上是自已吃亏,却赢得了尊重,也化解了恩怨,赢得了别人真心的帮助。这样的退,看似是退,其实是最好的进。可惜,敢于争取者、激进者很多,能够退让者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