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品技术研发的深入,需要用到的基础研究越来越多。基础研究是产品技术的工具箱。
不会干活的人,或者只会干简单活的人,用不了多少工具,用得到或者会用的也只是简单工具。老板雇佣匠人干活,要是匠人自带工具,那爱带什么自己带就是了;但要是老板提供工具,只会提供最简单、最基本的工具,但凡有点代用的可能,就不会提供专用工具。但越是能工巧匠,用到的工具越多,有时候还要自己发明工具。这就是基础研究的作用。有的时候,“别人”研究出先进工具,“你”可以拿来就用;有的时候,只有“你”自己发明工具了。但这都是基础科研。
当然,这不是说应该盲目投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需要与应用技术衔接,以需求拉动为主,以理论引导为辅。
大大超前的理论在最后成为颠覆性技术的基础,这当然有先例,但不也不是常态。不能走极端。紧贴应用技术外围的基础研究应该多投,缺乏可预见的应用前景的纯理论研究只需要保持战略性的投资就好,以“站住脚”为度。
用投资人更加习惯的语言来说,什么股都可能是潜力股,但在确认为潜力股之前,还是不要盲目投资为好。然而,目标股在蓝筹股外围晃荡,潜力股的机会就多,值得多投。
其实在“重视基础研究”的欧美也是一样的,他们的纯理论基础研究投资很大,只是因为他们的一般科研投资更大。发达国家财大气粗,没什么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