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没有南方大部分地区独特的殖民经历,也并非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一员,然而中国在南半球国家中争取影响力和领导地位的努力近来奏效,撼动了印度。
去年12月8日,第二届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中国被认为要把塞舌尔、马尔代夫和科摩罗等印度洋国家拉入其阵营。为抗衡美国对其供应链的牵制,中国去年11月28日也举行了首届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邀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参加,后来还宣布今年11月举办第二届博览会。
相对的,印度总理已不再出席不结盟运动峰会,印度高级领导人也缺席今年在哈瓦那举行的77国集团峰会。
美国《外交事务》上星期刊登了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外交与裁军副教授雅各布(Happymon Jacob)的文章,题为《如何阻止中国试图领导全球南方》。雅各布在文中指出,印度必须弥补过去10年减少与南半球国家接触所造成的缺失。
中印边界军事冲突后 多方面竞争一触而发
中印关系长久以来起伏波折不断。莫迪上任总理的前两年,曾陪同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游览萨巴尔马蒂河畔,2015年习则陪访华的莫迪参观西安大慈恩寺。但2020年中印边界发生军事冲突后,两国关系瞬间陷入谷底,中印领导人同框互动愈发难见,军事和外交等多方面的竞争一触即发。印度洋上的军事竞赛是其中一个后果。
印度总理莫迪(右)2019年10月陪同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参观金奈的古迹,并举行非正式会晤。(法新社)
莫汉受访时说:“中印在印度洋进行海军合作的主张在2000年代曾有过一些影响力。但此后,这两个亚洲巨人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使得这个想法变得不切实际。两国喜马拉雅边境的军事冲突加剧,在印度洋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中国寻求通过投射海军力量,来保护它在印度洋的诸多利益,印度也正在加强海上姿态,与美国建立更密切的海事合作,并借四方安全对话(Quad)来制衡中国。”
印度已表明,为保护印度洋航道不受干扰,计划建造第三艘价值近4000亿卢比(约63亿4900万新元)的航空母舰,以维持与中国的海上势力平衡。
莫汉认为,短期内,德里和北京之间依然会深陷海上安全困境,但从长远来看,两国必须在印度洋找到权宜之计。
分析:须携手制定新衡量指标
苏里亚纳拉亚纳也说,印度海军是印度洋地区乃至更远地区一支实力雄厚的力量。“但今天的全球战略事务并不是简单的零和游戏……中国已经是全球重要的经济和正治力量,印度已经是地区大国,中印问题必须解决,让这两个邻国能够相互信任,在世界舞台上携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