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觉得说我再怎么努力,我也买不起这房子。我再怎么努力,我其实也没法找到好的工作,我如果不是做金融,做地产,做法律做会计的,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的话,我根本没有一个发展,就是能够用我一技所长,我愿意去努力为自己的幸福去努力,但是我都没法使得上劲。对于这些人来说,我们确实也为他想办法。
我觉得所谓解决香港青年问题,更多的还是要从思想上去,让大家知道,首先他切身地需要处理的事情,他应该要学习什么样去做。我现在经常说我们有时候呢我们教育啊有一个挺大的问题,我们过去叫技术多,就是追求成绩,德育的教育不是很强。即使我们叫德育,我们讲的很多是个大道理,但我们平时要让每个年轻人明白,在你改变世界之前,首先要改变自己。首先你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有一技所长,你有经验,你才能改变这个世界,而不是没干过一天活,就嚷嚷出来要改变世界。
我们确实有大概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都有这么一种很荒谬的一种伦理关系,我觉得是时候要去改,包括校长。你作为一个教育家,你作为一个教育的这个高级的管理人员,你是有责任的。我经常说我们古时候《三字经》里面说教不严师之惰,我们今天的这个青年的一些问题,确实和我们的老师没有把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给这个青年人,他们是有责任的。
直新闻:大湾区的规划有没有方法能够帮助到这些年轻人?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大湾区规划有没有帮助?有。但是大湾区不应该是一个灵丹妙药,去说所有香港青年的问题都能够用大湾区来解决。因为我们必须要客观的看,分成三拨人:
一拨人是真正的精英,而且是做传统的核心产业的精英,包括我刚才说的金融、法律、财会,还包括一些高级的这些专业人士,建筑师、测量师、医生,这些人其实不受影响的。大湾区对他们说固然多了一些机遇,但是没有大湾区,他们其实也活得好好的,有了大湾区,他们机遇更多了,可能市场更大了。
第二部分人,是相对来说竞争力没那么强,他可能没读过大学,他可能连大专都没读过。那么他其实从事的是一些相对来说低技术的一些工作。售货员、厨师、一些体力劳动的工作,这些人大湾区对他的机遇也不多。因为大湾区我们讲的是一个创新驱动,它讲的是科技发展,讲的是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但是我们希望什么?希望这一波人越少越好,对吧?香港每个青年人如果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话,我们就看不到有这一拨人。
那么第三波呢,我觉得反而是大多数。是什么人呢?他有一定的教育程度。但是他可能从事的并不是在刚才我说的那些金融地产等专业服务,可能是一些其他的,比方说我说的酒店管理,或者他是做科技的,比方说他是做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这些人在今天的香港确实就业机会不高,向上流动的空间也不高,但是有了大湾区就不一样了。有了大湾区首先它整个就业铺开了很多,刚才我说了一些服务业,他如果是做管理阶层的话,我觉得有很大的机遇。第二呢,如果他做的是跟实业有关的,而且尤其是偏科技的话,那么大湾区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因为在香港我们已经没有了制造业了,对吧?在大湾区他可以把自己一技所长在那发挥。
我做青年工作很久了,我跟这些青年人就说,我说机遇你自己去找,你如果觉得大湾区不适合你没问题,但是你肯定不能说我只能在香港生活,或者我只能在香港工作,因为看全世界都不是这样的。尤其在今天通讯交通这么方便的情况下,不去大湾区,你可以去美国,可以去北京,可以去马来西亚,可以去印尼,对吧?
摘要:所以在中美国际竞争和综合较量的国际大背景下,美国终于找到一个爆发点~香港,在诱人的明主普选的旗号下,终于有人开始向正府兴师问罪,美国暗中出钱蛊惑香港内部反华势力与中国大陆忠央正府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