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朝廷再次调兵,这时朝廷局势已经明朗,没有顾虑的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迅速发精兵七千,“励忠义而遣之。”
安西节度辖区内的地方正权于阗国也出兵入援。国王尉迟胜将国事交给其弟尉迟矅打理,自率胜兵五千入援,肃宗非常高兴,授尉迟胜为特进,兼殿中监。
——唐朝军人
二、北庭入援
位于天山以北的北庭节度也收到了调兵的指令。率军入援的是名将马璘。据《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记,马璘,扶风人。少年时游手好闲,不事产业。开元末,仗剑从军,效力于安西节度,前后以军功累迁至左金吾卫将军同正。代宗时期官至宰相的常衮所撰的《故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扶风郡王赠司徒马公神道碑铭》(《马璘神道碑文》)中,对马璘服役的地点有不同的说法:
初奋厥武,车师戎府。铁马蛇矛,大黄白羽。天山瀚海,喷薄风雨。骁骑三千,披荆竭主。
“车师戎府”,是指位于古车师国境内的节度幕府。古车师国分前后两部,车师前部位于西州(今吐鲁番交河),车师后部位于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西州、庭州皆为北庭节度使辖区,其中庭州为北庭节度使驻地所在。“天山瀚海”,天山为天山军、瀚海为瀚海军,两军均属北庭节度下辖部队,与“车师戎府”正好呼应。
另外,在近年出土的同为常衮所撰的《大唐故四镇北庭行营节度兼泾原颍郑等节度观察使尚书左仆射扶风郡王赠司徒马府君墓志铭》(《马璘墓志》)中,关于马璘的从军经历记道:
年廿二,杖剑西游,横绝大漠,抵二庭之极塞,收万里之奇功。
唐代语境中,“二庭”指代的就是北庭节度。考虑到常衮为马璘同时代人,而且是奉敕撰写的马璘碑文,权威性非常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马璘是在北庭节度从军,并且很可能一直在北庭效力。
关于北庭出兵的数额,《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记“至德初,王室多难,璘统甲士三千,自二庭赴于凤翔。”传世的《马璘神道碑文》记,“初公自二庭统甲士三千,赴凤翔行在,遂陈灭胡之策。”两处史料给的数据一致,很可能旧唐书是沿用了马璘神道碑文的说法。但在《马璘墓志》中却有不同的记载:
公受命戎帅,誓勤王家,与西州士大夫暨诸蕃君长涉乌戈、径赤庭,由陇及岐,视险如砥,躬擐甲胃,手捧兵符,献于行宫,凡(众?)数万以二,先皇穆然垂意,特以良将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