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和中行氏是不是对民众压轧的最厉害已经无法查证,但确是六卿实力最为强大的两家。尤其是范氏,不光是在晋国国内,即使在齐国、周室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但他们的名声并不好,尤其是范氏就欺凌弱小,常到各国索要供奉,在中小诸侯眼中,范、中行两家几乎就是跋扈的代名词。赵氏则和这两家相反,自赵氏孤儿赵武复兴家族后,低调谦和,与人为善,到第三代赵鞅时,秉承赵武遗志,成为最受好评的卿族。这招来范、中行两家的忌恨。
公元前497年,赵氏旁支邯郸氏和赵鞅发生了冲突,与邯郸氏交好的范氏拉中行氏为邯郸出头,带兵攻击赵鞅,赵鞅被迫躲到了后方基地晋阳城中。当时的正卿智跞也早看不惯范氏的蛮横,于是联合韩氏、魏氏以晋定公的名义讨伐范氏、中行氏。二打一的局面瞬间变成了二打四,范氏、中行氏败退回封地。赵鞅对两家紧咬不放,历时七年彻底清除了晋国境内范氏、中行氏势力。晋国六卿至此变为四卿。
范氏、中行氏的覆灭再次验证了晋国卿族盛极必衰的魔咒。卿族始兴时,赵氏最盛,赵衰父子连续执正晋国,时人称赵衰为晋国冬天之日,赵盾为夏天之日,风头极盛,结果在下宫之难时赵氏险些灭族。填补了赵氏空缺的郤氏一度掌握了六卿中的三个席位,势头还要盖过赵氏,结果旋即被灭;继之而起的栾氏也好景不长,被六家合力清除出卿族行列。现在轮到了最强的范氏和中行氏,也没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成为那出头的椽子。
智氏之亡
晋国卿族最后一个出头椽子是智氏。
智氏和中行氏同族,但人丁远没有中行氏兴盛,在崛起过程中多受中行氏的庇佑和提携。智氏家主曾连续早夭,人才一度青黄不接,晋平公趁机试图将智氏赶出卿族之列,幸在中行氏的支持下保住了卿士身份。范氏、中行氏和赵氏火并时,恰好轮到智氏家主智跞出任正卿,因此他代表了晋国朝堂和国君的意志。在这个决定家族命运的关键时刻,智跞为何没有支持同宗中行氏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或许是他认为更有威胁的是范氏,消除掉这个最大的敌手,智氏才有希望坐大。
晋国进入四卿正治后,赵氏成为实力最强者,赵鞅也接替智跞成为正卿,赵氏迎来又一个高光期。赵鞅显然吸取了之前各个强势卿族覆灭的教训,他在极力打压范、中行余孽的同时,积极拉拢韩魏两家为盟。对内大兴改革,广施恩德,吸聚民心,并建立了晋阳这个牢固的后方基地。赵鞅深知赵氏锋芒太盛,这不是长久之道,临终前特意挑选了性子沉稳内敛的庶子赵毋恤为新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