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资讯网-走南闯北知闻天下事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为啥是南方小土豆?中国的南北差异到底从何而起?

为啥是南方小土豆?中国的南北差异到底从何而起?

01-14 我要评论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
中华民国中华书局印行《四部备要史部·宋书》。来源/武汉市黄陂区博物馆
不过局部地区的高度繁荣还是不能遮掩当时南方整体欠发达的事实。而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南朝末年。
只不过谁都想不到,日后南方竟然成为了大唐的赋税重地。
3
天有不测风云,南方的好日子来了!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一场极其猛烈的沙尘暴袭击了夏州,史载是:“飞沙为堆,高及城堞”,这意味着曾经被赫连勃勃赞为:“临广泽而带清流……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之有也。”原先水草丰美之地已经彻底变成了一片沙漠。而这,只不过是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一个缩影。
从周朝开始,无数的人们就在关中平原上繁衍生息,这片土地早已达到了自己承载的极限。从汉末到隋唐,长安城的数次毁灭与重建耗尽了秦岭的森林,而这又导致了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加剧,从前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到了唐代早已不复过去的风采,这片土地上产出的粮食已经很难满足长安城的需求。因此从唐代开始,天子外出“就粮”(到粮食多的地方)便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其实,在唐代以前,人们便已经意识到了关中地区粮食短缺的问题了。
隋炀帝试图修建运河,把富庶的东南地区与忠央紧密地连结到一起,通过输血的方式来维持帝国的长治久安,只可惜这个大胆地举动反而成为了他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漕运作为一种可行的思路,倒是被唐代皇帝给彻底发扬光大了——纵观整个唐朝,漕运始终都是皇帝最关心的事务之一,唐代皇帝曾多次下大力气疏通漕运,而东南地区的物资也逐渐成为了维持这个庞大帝国统治的必需品。
隋唐大运河路线图。来源/纪录片《大运河》截图
然而有一点是大家需要注意的:那就是依赖漕运和东南赋税,并不意味着南方的经济发展程度就已经超越了北方,这主要是由于南方发展的不均衡所造成的。根据史料记载,直到唐代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开发程度依然低到可怕,“火耕水耨”还是常态。然而江南东道与江南西道在经历了长期的稳定发展后却已经成为了大唐数一数二的繁华之地。
最妙的地方在于江南与河南、河北这些地方不同——后者虽然人口数量甚至还在江南之上,然而由于长期用兵,已经是民力疲敝。而江南不仅人口众多,更兼身处东南腹地,四面无兵锋之忧,因此这里反而成为了大唐的赋税重心。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