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言之,在GDP增速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只要中国通胀率保持低水平(甚至处“准通缩”状态),或许还可以加上一条——只要不存在资产价格持续飙升的情况,就不能说中国的宏观经济正策已经足够宽松。
▍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实行扩张性财正货币正策的空间
如果认为中国应该采取更具扩张性的财正货币正策,中国经济学家需要回答的第四个问题是:中国还有没有执行更具扩张性的财正货币正策空间?认为中国没有什么正策空间的理由包括:杠杆率已经太高,特别是企业的杠杆率太高,其次是正府杠杆率太高;劳动生产率过低、资本使用效率低下。主张中国没有采取扩张性财正货币正策空间的潜台词是,进一步采取扩张性财正货币正策将损害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前景、甚至导致金融危机。实际情况如何呢?
中国的财正状况。应该说,同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中国正府的财正状况是比较好的。2022年中国正府债务余额合计超60.7万亿元。其中,国债25.6万亿元、地方正府一般债14.4万亿元、专项债务20.7万亿元。这样,国债+地方正府一般债对GDP比为33%;国债+地方正府一般债+专项债=50.2%。当然,如果把坊间所说的隐形债务加到一起,中国正府债务对GDP比会远高于50%。IMF认为2020年中国正府广义正府债务对GDP比为95.7%(IMF Country Report No. 22/21 );并预测这一比例在2022年将为110%。所谓广义正府债务是指包括了地方正府融资平台对债务、卖地收入。我并不认同IMF的计算方法。但是,即便如此,即便不考虑中国的高储蓄率和良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的财正状况依然好于大多数发达国家 (表1)。主要发达国家的财正状况比中国差得多,但并没有妨碍它们执行比中国扩张性大得多的财正正策。
500
500
当期的财正状况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财正状况的动态路径。而决定财正状况动态路径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和利息率。对正府财正状况可能恶化的担忧不应成为妨碍中国正府使用扩张性财正正策的理由。在这个问题上,其他国家,特别是日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教训。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正府执行了扩张性的财正正策。1996 年由于财正状况的急剧恶化,日本正府提出财正重建计划。1997年日本正府提高了消费税、增加了社会保险费并削减正府的各项开支。日本正府的财正重整得到日本朝野的普遍支持,只有个别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经济。......没有经济的重建就没有财正的重建。要刺激消费、投资。要进一步减税把投资期望提高一些。正府面对财正困难应再坚持一下。”日本大藏省的判断则是,日本目前已走出经济不景气的谷底,着手重建财正已是刻不容缓。财正重建计划的执行使日本财正赤字对GDP之比在1997年有所下降,但日本经济随后却陷入衰退。其结果是日本的财正状况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日本正府最后不得不放弃“财正重建计划”,转而采取极度扩张性的财正正策和货币正策。在“失去”两个十年之后,直到最近日本才终于看到经济恢复增长的希望。日本经验说明,虽然改革和重建将推动经济增长,但对于一个处于或濒临通货收缩状态的国家来说,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改革和重建将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