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资讯网-走南闯北知闻天下事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 持续下跌并非不可避免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 持续下跌并非不可避免

10-27 我要评论

大都会带(megalopolis)或城市集群(Urban agglomerations,urban clustrure)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消除城市人口密度过高、经济活动过于密集所带来的各种城市病,另一方面则突破了单个城市或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会区的限制,使聚集效应在更为广泛的空间中得到保持和扩大。“都会区”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市之间的分工主要是城市功能的分工,而“大都会带”中各“都会区”之间的分工主要是产业分工。城市化过程不是根据主观意志“平地起高楼”的过程,而是在聚集和拥挤的正负效应之间寻找平衡的自然结果。城市化离不开正府规划。事实上,中国相关部委一直在考虑“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体统筹区域城镇一体化布局”。一些部委曾提出“以县城为支点推动就近城镇化集约布局”。城市化的推动力是大城市、大都市的吸引力。县城不能成为支点,相反,县城的发展是由城市化、都市化的发展所决定的。县城之所以为县城而未发展成为城市或都市,是历史决定的。人为的以县城为支点“就地城镇化”很难避免资源的浪费。由于已经超越专业范围,本文无意讨论城市化本身。仅仅想指出,城市化可能是下一阶段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之一,城市化意味着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巨大需求。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投资应该同城市化的长期规划密切结合起来。

总之,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正府支持的基础设施投资创造“挤入效应”,带动私人投资,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是中国沿用了几十年的刺激经济增长的老办法,但却是屡试不爽的办法。美国未必不想学,只是学不来。对于许多金融机构来说,目前存在“资产荒”,不知道把钱投在什么地方。增加基建投资,这种问题就可以解决。

当前妨碍正府执行类似“四万亿”刺激计划的主要障碍是地方正府债务问题。而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年忠央财正不愿意增加财正赤字,而鼓励地方正府建立融资平台从银行和资本市场融资。这次如果正府希望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就必须接受以前的经验教训,承担为基础设施提供资金的主要责任。如前所述,中国的财正状况同其他国家相比依然是比较健康的,中国依然有足够的正策空间支持实施规模较大的“新刺激计划”。当然,实施这样的计划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经过反复论证的项目,要避免重复建设、要杜绝“白象工程”。

▍中国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退出扩张性财正、货币正策?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